“POPs论坛2019”圆满闭幕 曾永平获“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杰出贡献奖”

时间:2019-05-30 来源: 环境学院


    2019517日是《斯德哥尔摩公约》全球生效整整15年的纪念日,也是POPs论坛成功举办14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在广州举办的第十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以下简称“POPs论坛2019”)专门设置了“《斯德哥尔摩公约》全球生效十五周年纪念大会”,与广大专家、学者共同庆贺这个值得纪念的一天,生态环境部庄国泰副部长出席了纪念大会。出席此次大会的专家学者还有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邱启文、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肖学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侯雪松、暨南大学副校长刘洁生、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余刚。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余立风主持了此次纪念大会。

会议现场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余立风

生态环境部庄国泰副部长在大会上讲话

  生态环境部庄国泰副部长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履约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尤其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对我们的履约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履约工作,建立履约协调机制,加强国家履约顶层设计,严格落实淘汰限控要求,强化无意产生POPs的减排控制,无害化处置POPs废物,落实公约报告义务,强化履约任务执法监督,履约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下一步将在推进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和管控体系建设,强化履约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深化履约谈判技术支持等方面统筹推动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及斯德哥尔摩公约履约工作。庄国泰副部长强调,科技界对中国履约工作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呼吁在座专家学者继续努力,积极投身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和POPs污染防治相关科研工作,共同应对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和《斯德哥尔摩公约》的履约挑战,并预祝第十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暨南大学副校长刘洁生

  作为此次论坛的协办方代表,暨南大学副校长刘洁生首先致欢迎辞。刘杰生回顾了暨南大学113年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理念、目前现状、以及环境学科的发展。暨南大学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办学,是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学生报考深造首选的热门高校,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港澳台侨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刘杰生祝贺此次大会圆满成功。

  为表彰在POPs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POPs论坛每年会颁发“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杰出贡献奖”。今年此奖颁给了暨南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曾永平,北京大学教授胡建信宣读了颁奖词,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肖学智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侯雪松为曾永平颁奖。

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肖学智(右)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侯雪松(左)

为暨南大学教授曾永平(中)颁奖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邱启文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邱启文做了《我国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工作思路》的报告,介绍了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基本内涵、我国化学物质环境管理进展与问题,以及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工作思路。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掌握情况、评估危害、有效防控风险,但我国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仍面临着法律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能力薄弱等问题和难点。对于未来的工作,需要抓紧完成《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与管控条例》的征求意见、制定和颁布进程,建立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两大体系。邱启文的报告为化学品风险管理和履约工作指明了方向。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明辉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侯雪松

  之后的大会开幕式和大会报告阶段,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明辉主持,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侯雪松首先致辞。侯雪松对会议进行了高度评价,感谢会议主办方与参与者为消除POPs所做的贡献,并祝会议圆满成功。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余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余刚做了“斯德哥尔摩公约全球生效十五周年科技进展”的报告。余刚首先介绍了POPs领域SCI论文发表情况,之后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政策研究三部分介绍了重要科技进展。基础研究主要包括筛选新POPs物质、建立POPs存在或排放清单、建立全氟辛烷磺酸排放、中国多氯联苯清单调查方法学、阐明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的POPs;应用研究主要是开发POPs降解、处理、减排新技术;政策研究主要是研究支撑POPs公约履约的策略,如推动审查工作的独立性和科学性,推动中国科学研究对增列的影响和贡献,编制新增列POPs物质控制技术导则等。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处长孙阳昭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处长孙阳昭做了“中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进展及未来展望”的报告。孙阳昭首先回顾了去年一年我国在履约方面所作的工作,之后介绍了困难挑战,最后介绍了未来展望。对于未来,我们需要做好国际谈判、保障国家POPs履约协调机制有效运行,做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计划》的宣贯落实,组织2019年度全国POPs统计调查工作,重点针对二噁英、PFOSHBCD等,开展新增列POPs社会经济影响研究,推进HBCD、钢铁行业二噁英减排示范项目获批,进一步加强POPs履约宣传工作。

暨南大学教授曾永平

  暨南大学教授曾永平的报告题目是“粤港澳大湾区典型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人体暴露评价”,主要介绍粤港湾大湾区概况、有机污染物的区域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区域人群暴露与健康风险评估。经过长期的追踪、大量的实验,曾永平认为,大湾区的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仍然是当前面临的严峻任务;大量新兴污染物(尤其是卤代阻燃剂)仍然储存在各类商业产品中,假以时日,这些化学物质将被释放到环境中,带来巨大的二次污染;膳食摄入仍然是人体暴露于污染物的主要途径,但皮肤接触和呼吸在某些情景下也不可忽略。

瑞典厄勒布鲁大学教授Heidelore Fiedler

  瑞典厄勒布鲁大学的Heidelore Fiedler教授介绍了15年以来全球POPs监测的技术水平变化。在联合国环境署的努力下,近十年来,POPs监测的全球实验室间评价基本成功,被广泛接受,除了样品类型和仪器,人员和实验室管理能力是POPs监测数据质量的关键。通过被动采样分析POPs含量,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已得到很多重要信息,虽然分析存在挑战但是掌握起来比较容易,适合追踪趋势;对于水样中的PFOS和新型PFASPFOSPFOA是存在的,PFHxS好像比较低,值得进一步探讨;母乳是一种很好的来评价POPs对人类影响以及不同国家间差异的样品。

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Bradley Clarke博士

  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Bradley Clarke博士介绍了PFAS在澳大利亚污水处理厂的分析、来源、降解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大量翔实的数据为进行不同国家间数据对比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分会场

    517日下午共举办10场分会报告,报告主题围绕“有机污染物环境分析与污染特征”、“有机污染物毒理效应及健康与生态风险”、“卤代有机污染物降解技术”、“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聚焦粤港澳大湾区”、“POPs履约战略与行动”。

    2019518日,“第十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学术研讨会”(POPs论坛2019)在广州顺利闭幕。18日上午的分论坛特设了英文报告专场,在主论坛上多位国际专家为大家带来国外最新的POPs技术和进展,论坛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论坛发起人及主办人清华大学余刚教授在闭幕讲话上表示:“从2006年第一次办会,到今年我们已经举办了14年,今年的大会有三个显著特点:我们关注的物质从POPs变为以POPs为核心的化学品;每年会邀请政府领导为我们做指引性报告;清华大学与协办大学积极合作,给参会者创造最好的参会体验。明年,我们将在上海举办,协办单位是同济大学,将从以下三方面完善会议:一是更多发挥业内专家的带头作用;二是继续加强国际化合作;三是设置更多讨论环节。”

  闭幕式上同时颁布了“POPs论坛2019·WELLINGTON杯优秀研究生报告奖”及“POPs论坛2019·WELLINGTON杯优秀研究生墙报奖”,九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获得了此两项奖项。

Heidelore Fieldler教授(右四)和北京联众行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祁新建(左一)为获奖研究生颁奖



   清华大学研究员王斌在论坛总结中表示:“此次论坛参会人数达551人,收到稿件299篇,接收论坛245篇,大会报告11个,分会报告167个,墙报展示37个,共计215个报告。论坛参会人数再创新高!”



闭幕大会报告如下:

报告人:香港浸会大学教授蔡宗苇

报告题目:Air pollution of PAHs and nitro-PAHs

  蔡宗苇介绍了太原市空气中PM2.5中硝基多环芳烃的研究成果。对于PM2.5,其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和危害比较受关注,硝基多环芳烃的研究还不多。蔡宗苇团队研究了太原市PM2.5中的硝基多环芳烃的分布、可能来源以及健康风险。在太原市,冬天PM2.5污染较严重,PM2.5中硝基多环芳烃含量也比夏季高,PM2.5和硝基多环芳烃会引起老鼠肺部DNA损伤,其机理包括DNA损伤修复基因不正常表达、氧化应激反应、代谢酶损伤等。因此在PM2.5造成的DNA损伤中,硝基多环芳烃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

报告人:中山大学教授欧阳钢锋

报告题目:SPME活体采样涂层进展

  欧阳钢锋主要介绍的是固相微萃取技术,在固相微萃取领域,其团队主要研究固相微萃取涂层材料以及利用新研发的探针对环境介质和活体污染物取样分析。此次报告,欧阳钢锋主要介绍了可用于鱼体和植物中有机磷、有机氯等药物的跟踪监测的技术,此技术可用于高效研究污染物在活体中的传输、分布等。

报告人:东莞理工学院教授牛军峰

报告题目: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膜式电极催化氧化去除技术

  膜式电化学氧化系统是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一种有潜力的技术,牛军峰的报告主要介绍了对此技术中三维电极的研究。牛军峰团队主要研究了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三维Ti4O7电极、三维Ti/SnO2-Sb/Ce-PbO2电极,以及这些电极在药物和全氟化合物降解中的应用,不仅可实现高效降解,其中对抗癫痫药、抗病毒药的降解能耗均低于0.1Wh/L,可在30分钟之内几乎全部降解20微克/升的抗病毒药、消炎药和抗癌药。

报告人: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戴家银

报告题目:新型全氟烷基化合物生态毒理及科学替代

  对于有毒有害POPs,采用新的化学品替代是一种重要思路,但新化学品也可能带来新的问题,戴家银介绍了几种重要的PFOA/S的替代品及其毒性研究,包括其在环境介质、生物样品的分布以及小鼠动物实验。结果显示,F-53BHFPO-TA等替代品在污染区和全球水体广泛分布;HFPO-TAF-5BPFOA/S更易在水生生物体内累积;HFPO-TA肝脏毒性比PFOA强,低剂量诱导肝脏毒性;多氧聚醚羧酸仍具有肝脏及发育毒性,不是好的PFOA替代品。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新化学品的毒理评估,谨慎替代。

报告人: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何建中

报告题目:The role of specialized microbes in tackling persist halogenated organics

  多氯联苯和多氯联苯醚是两种电子垃圾污染常见的POPs,何建中介绍了如何通过筛选取得能特定降解这些POPs的微生物,并且是哪些基因组在起作用。实验证明:可脱除POPs中卤素的微生物是广泛存在的,也就是卤代有机污染物比以前认为的更加容易降解。对于多氯联苯醚,pbrA1pbrA2pbrA3是三种重要的基因组。因此,在对抗POPs污染问题上,脱卤微生物和基因能打开一个新篇章。

[来源:仪器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