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校第27个学院——环境学院正式成立。胡军校长对这一个新学院的发展抱着殷切期待。借此机会,环境学院院长曾永平教授应邀作了关于环境学院现状与未来发展设想的报告。

办一所国内外知名的环境学院

    我校环境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环境生物工程系,是由理工学院慢慢发展来的。曾永平说,来到暨大后,力争在一定时间内把环境学院建设成全国十强。

    我校建设环境学院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国家和地区两个方面。从国家需求来说,目前我国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共睹的——无论是看得见的大面积的PM2.5,还是不易察觉的地下水污染。作为科研人员,时常感到无能为力。除了技术人员,我国对有环保意识的管理人才需求极大,无论是工业方面,还是环保执法方面。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学院的建设就能培养了更多具有环保意识的环境方面的专业人才。从地方来说,珠三角是国家发展最快和最早的地区之一,但是在环境学着方面和京津唐、长三角相比还是比较弱的,京津唐地区有北大、清华、大连理工等高校,长三角有浙大、复旦等高校,但珠三角这边还较弱,因此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学院要走小而精、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目前,曾永平擅长研究环境污染与健康、电子垃圾的回收利用等课题,并曾带团队到广东省汕头和清远市两地考察,调查电子垃圾非法拆解对当地的土壤和河流污染造成的影响。曾永平指出,拆解电子垃圾的环境污染对当地人的健康影响恶劣,重金属、多溴联苯醚等污染物可能正在接近成为污染灾害的源头,可能存在着“爆发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

    因此,研究国内电子垃圾对环境以及当地居民健康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曾永平曾在美国留学,了解到这种课题研究在国际上比较受关注,但是国内高校和研究所鲜有涉足。目前环境学院也需要发展,亟待寻找突破口,而刚好这一课题是曾永平的科研专长,他有着丰富的相关科研团队带领经验,所以以此作为我校环境学院的特色最佳不过。

    环境学院作为新学院,成立之初,学校在科研经费、人才政策等方面都给予足够的配套服务。曾永平介绍,比如我校的药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学院本身是一个典型的“小”学院,在特定的专业领域上寻找突破口,所以药学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毕竟环境学院也是新成立的一个学院,目前在职教师科研队伍也才30个,也可谓是个“小”学院。虽然我们在整体上不可能超过一些同类的高校,但是我们在某些方面很快地做出成绩还是不难的。我们也可以借鉴药学院的成功经验,利用电子垃圾对环境影响的研究作为突破,可以先在这方面超越其他兄弟院校,将此作为环境学院在国际上崭露头角的敲门砖,做出特色,打响名堂。